Exness交易官网

165亿美元芯片大单!特斯拉给了三星,马斯克:我将亲自参与提升生产效率

Exness

 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 ,权威,专业,及时 ,全面 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
  来源:华尔街见闻

  三星电子与特斯拉达成165亿美元芯片制造协议,马斯克确认与三星合作细节,不仅强调“将亲自参与提升生产效率” ,还指出“这还只是最低金额 ” 。

  7月28日,据媒体报道,知情人士透露 ,三星周一宣布获得价值22.8万亿韩元的芯片制造合同,客户正是已与其代工部门有业务往来的特斯拉。

  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的多条帖文中详细披露了这一合作的战略布局,并强调“将亲自参与提升生产效率”。

  分析认为 ,对于马斯克而言,这份芯片大单的意义远不止于硬件制造,因为在马斯克的商业帝国构想中 ,AI对特斯拉今后发展至关重要,而AI芯片无疑是核心基础设施 。

  另据媒体报道指出,这份持续至2033年底的大单 ,不仅标志着三星在激烈的代工竞争中取得重要突破 ,也为三星提供了在AI芯片制造领域重新证明自己的重要机会 。

  消息传出后,三星电子在首尔交易的股价大幅上涨6.8%,报70400韩元/股 ,为去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。

  马斯克确认合作细节,称165亿美元仅是最低金额

  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的多条帖文中详细披露了这一合作的战略布局。他表示,三星德州工厂将专门制造特斯拉的AI6芯片 ,而目前三星负责生产AI4芯片,台积电则将制造刚完成设计的AI5芯片 。

  当地时间7月27日深夜,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称 ,三星德州工厂将生产特斯拉的下一代AI6芯片。

  马斯克还在另外一篇推文中指出,“三星同意让特斯拉协助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。这是一个关键时刻,因为我将亲自出马 ,以加快前进的步伐 。而且这座工厂离我家不远,交通便利。”

  另外,马斯克还表示 ,165亿美元仅是三星交易中的最低金额 ,实际产出很可能将高出数倍。这意味着这份合作的实际价值可能远超当前披露的数字 。

  30万亿美元庞大商业帝国的芯片基石

  事实上,三星电子与特斯拉一直有进行芯片领域的合作,其领域主要集中在车用芯片设计与代工制造方面 ,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汽车相关的人工智能处理芯片开发。

  分析指出,这份芯片大单的背后,实际上是马斯克更为宏大的商业愿景。

  据见闻此前文章 ,在当地时间7月27日的“X Takeover ”特斯拉粉丝活动中,马斯克明确表示,如果特斯拉能够在人形机器人“擎天柱 ”(Optimus)和自动驾驶(Robotaxi)领域成功执行其蓝图 ,公司估值有望达到25万亿至30万亿美元 。

  马斯克将擎天柱人形机器人定位为特斯拉迄今为止“最伟大的产品”,预测全球对此类机器人的需求可能高达数百亿台。他进行了一个大胆的推算:假设特斯拉未来每年生产10亿台擎天柱机器人,仅此一项业务就可能带来高达30万亿美元的年收入。

  在这一疯狂愿景中 ,AI芯片无疑是核心基础设施 。马斯克将AI的进步形容为“超音速海啸”,认为算力是AI发展的“入场券 ” 。据报道,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xAI正在推进高达120亿美元的债务融资 ,主要用于采购芯片和建设数据中心。

  三星代工业务亟需提振

  这份合同对陷入产能利用率不足困境的三星代工业务意义重大。三星代工部门一直难以获得足够订单来充分利用其产能 。相比之下 ,芯片制造龙头台积电仍无法满足全部需求。

  据TrendForce数据,台积电在今年第一季度占据全球代工市场67.6%的主导份额。三星的市场份额则从前一季度的8.1%滑落至7.7% 。

  这种对比凸显了三星代工业务面临的挑战。作为既生产自有存储芯片 、又为客户代工制造半导体的企业,三星在代工领域的表现明显落后于预期。

  报道还指出 ,三星和台积电均在推进下一代半导体技术——2纳米制程工艺 。

  彭博智库分析师Masahiro Wakasugi和Takumi Okano表示,这份与大型全球企业的合同意味着三星代工业务2纳米芯片生产的复苏。

  新协议被视为市场对三星即将推出的制造技术的信心信号。分析师预计,这份涵盖2025-33年的165亿美元合同可使三星代工销售额每年增长10% ,同时有望带动其他无厂芯片公司签署新合同 。

  AI芯片竞争激烈,三星寻求追赶

  分析指出,这份大单对三星而言来得正当其时。该公司将于周四公布财报 ,预计第二季度利润将同比下滑超过一半。

  此前,有分析人士表示,令人失望的预期主要由于代工业务订单疲软 ,以及公司在争夺AI需求方面的内存业务表现不佳 。

  在高带宽内存(HBM)芯片领域——这是AI芯片组中使用的先进内存类型,三星已落后于竞争对手SK海力士和美光 。

  分析认为,特斯拉的这份大单为三星提供了在AI芯片制造领域重新证明自己的重要机会 ,也可能成为该公司代工业务复苏的关键转折点。
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 ,尽在新浪财经APP